diff --git a/docs/zh_CN/models/Tricks.md b/docs/zh_CN/models/Tricks.md index 10821e3a0..517a23f51 100644 --- a/docs/zh_CN/models/Tricks.md +++ b/docs/zh_CN/models/Tricks.md @@ -9,10 +9,12 @@ 学习率是通过损失函数的梯度调整网络权重的超参数的速度。学习率越低,损失函数的变化速度就越慢。虽然使用低学习率可以确保不会错过任何局部极小值,但也意味着将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收敛,特别是在被困在高原区域的情况下。 ### 学习率下降策略: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,我们不能使用同样的学习率来更新权重,否则无法到达最优点,所以需要在训练过程中调整学习率的大小。在训练初始阶段,由于权重处于随机初始化的状态,损失函数相对容易进行梯度下降,所以可以设置一个较大的学习率。在训练后期,由于权重参数已经接近最优值,较大的学习率无法进一步寻找最优值,所以需要设置一个较小的学习率。在训练整个过程中,很多研究者使用的学习率下降方式是piecewise_decay,即阶梯式下降学习率,如在ResNet50标准的训练中,我们设置的初始学习率是0.1,每30epoch学习率下降到原来的1/10,一共迭代120epoch。除了piecewise_decay,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学习率的其他下降方式,如polynomial_decay(多项式下降)、exponential_decay(指数下降),cosine_decay(余弦下降)等,其中cosine_decay无需调整超参数,鲁棒性也比较高,所以成为现在提高模型精度首选的学习率下降方式。Cosine_decay和piecewise_decay的学习率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,容易观察到,在整个训练过程中,cosine_decay都保持着较大的学习率,所以其收敛较为缓慢,但是最终的收敛效果较peicewise_decay更好一些。 +